近期,机械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掀起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从教研室到实验室,从教师到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这场讨论中,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机械学院对各条战线的教师代表进行了专访,教师代表纷纷结合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围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校教师应该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薛纭教授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考勤制”: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管理工作,是规范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必须矢志不渝的坚持;“导师带课制”:导师必须有一门专业课程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指导、方法指导和策略指导,使其对专业的理解更深入和透彻;“跨专业开课制”:为跨专业研究生开设基础课程,弥补大学期间学习内容的缺失,形成良好的对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保证。
谈理教授认为我们学校的定位本身就是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与其他高校的研究性人才相区别,可以达到一个“错位竞争”的效果。这个“错位竞争”要通过两大途径来放大,其一是师资力量,应用型的教师是重中之重,需要具有在工厂中实干的经历,从理论到实践的言传身教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二是课程安排,要想做到培养全面型有竞争力的人才,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而非被动的接受学习,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更加重视过程指导。应将思维创新落到实处,应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刘旭辉老师就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为“没有教不出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教育模式要注重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加快和完善校企合作平台,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应经常安排研究生参加企业学术会议,参观专业展览会,开阔视野,增强切身感受。
龚德利老师表示,应该在现行教育环境下鼓励同学大胆创新,不应该施行填鸭式的教育,在相关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科目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另外,他指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是各学院讨论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实践活动等平台,学校做好背后的支撑与保障,安排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式并完成实验,加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投入与建设。
石钢老师谈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将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的应用能力和对中间环节指导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考核的同时还应更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指导,以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石老师有感,老教师将教师当事业,但也有一些年轻教师只把教师当成职业,少了一些使命感。在教学改革方面建议:可以将原理类课程放在实验室授课,并辅以工程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的深入认识。建议学校提前启动综合实验,并且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以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做实验。第一课堂应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实践类课程和实验的积极性。学校应将实践教师纳入体系,完善对实践类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奖体系。对于学校进行的应用技术型教学改革,因注重在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方面深化双师型教学。
周新玲老师就学校“3+1”教学模式进行了展开,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掌握技能,学校得到发展,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先进制造企业紧密结合,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其专业化,技能化。
教育需要思想,思想引导教育,各位教师畅所欲言,既有好的经验总结,又有对学校目前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建议。机械学院开展的这场思想教育大讨论活动,使师生更换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有力的推进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项发展时期攻坚破难,取得跨越式发展,加快我校发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领头羊。
文:机械学院林美琴
编辑:宣传部吕客